近日,全国第六台、东北地区第二台超高端临床科研型磁共振——飞利浦极速磁共振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大医一院磁共振检查进入了极速、精细、无创的分子影像时代。
据放射科主任刘爱连介绍,这台极速磁共振,可以实现扫描速度的成倍提高,而且能够保证最大程度获得最精准的采样信号,确保图像质量,同时,可进行无创血管成像、代谢成像。试运行期间,恰逢一年一度国际放射界最权威的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投稿,至4月11日凌晨投稿截止,科室与合作伙伴的科研团队共同努力“一口气”投了35篇论文摘要,创造了业内“奇迹”。短短数日,这台“新武器”在临床领域疾病诊断及科研中强大、突出和明显的优势已充分显现。那么对于百姓而言,它的诸多优势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实际意义?
极速!常规提速50%~70%
一直以来,磁共振成像具有安全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度高、功能成像方法多等优势,但扫描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一直希望在不损失图像精度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这台极速磁共振刚好解决了这个难题。目前,这台设备在全身各部位常规序列扫描时间较以往缩短50%~70%,能够降低因屏气失败导致的重扫,并减少影像中的运动伪影。而磁共振扫描速度的提高,又可以催生一些新的检查项目开展,实现更多疾病诊断的可能。
无创!实现全身各部位血管检查
该设备的另一大优势是,实现了全身无需对比剂高清的大范围血管成像以及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成像,包括头颈血管、冠脉、主动脉、肾动脉、门静脉、全下肢动脉,不仅扫描部位更广,而且准确性更高。功能成像能从分子水平探讨人体生理状态的变化,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也就是说,许多诊断、评估、治疗方案也将因此而更加完善。
【实现冠心病无创确诊】
“医生,我是不是得了冠心病?必须要做造影吗?”56岁的李先生(化名)一直想做心血管健康体检,但冠脉CT毕竟要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这让他心生顾虑。不久前,大医一院极速磁共振的正式启用正好解决了李先生的困扰,他接受了磁共振冠脉血管造影(MRA),不需要注射任何对比剂,同时避免了“吃射线”,而且从上机到结束仅用了15分钟就完成了冠脉MRA检查。实际上,从主动脉到腹主动脉是否有夹层,再到下肢血管是否有问题,都能通过该设备进行筛查。但对糖尿病足等特殊患者,末梢血管特别细或斑块极多,注射对比剂成像才能显现得更清晰。
【肾病患者不必再有检查顾虑】
肾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这些与血管相关的疾病,在以往的血管造影检查中不得不使用含碘对比剂,这就势必会加重肾脏的损害,因此许多人不宜做检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肾病患者已经实现了在“不打药”的情况下,进行肾脏MRI血管成像。如今,该设备的使用,将进一步完善此项检查,做到更快、更好。
【更早发现组织器官灌注异常】
脑是人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而且也是对氧需求最大的器官,因此脑功能的正常维系高度依赖于正常的血液供应。无论是脑血管受损还是病变所致血脑屏障及血管异常,其结果都反映在脑灌注方面的变化。CT/MR对比剂增强灌注成像是通过对比剂在血管内或器官内流入、流出的分布情况来判断组织的血流灌注或血管通透性等,但这种方法需要引入外源性的对比剂,使很多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无法进行检查。该设备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无需对比剂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较成熟地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比弥散更早地发现脑缺血,对时间窗控制得越早,治疗干预的效果也就会越好。另外该技术能真正反映出肿瘤的新生血管,所以对肿瘤的分级、疗效评价、肿瘤复发或残存等有决定性意义。
【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进行评估及预后预测】
门脉高压是乙肝、肝硬化病人的众多并发症之一。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当脾静脉受阻明显,可出现脾大、静脉曲张,出现呕血机会大;而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受阻时,则会出现胃肠道淤血、肠毒物吸收,进而引发脑昏迷。该设备能够“不打药”就清晰显示门静脉及其属支,并能评估血流方向及流速、管壁剪切力、压差等,进而预测可能出现的病症,以指导临床干预时机和治疗方案。
精细!看见“不可见”病灶
这台设备有很多新的功能,如能够实现微米级分辨率的极致清晰影像。依托于光速磁共振平台,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以实现功能成像、高分辨成像,如分子成像、脑纤维束成像、微小脑血管、不打药臂丛神经成像等,有助于疑难疾病的诊断和辨别。
例如几天前检查的一名31岁患者,颈部外伤后突发走路不稳伴肢体麻木,常规MRI见小脑半球梗塞,CTA仅显示同侧椎动脉局部略不规则,经该设备的“黑血”技术检查,非常明确地显示了椎动脉的壁间血肿。该设备还可精细显示过去看不清的解剖结构:比如手指韧带,颈总动脉的管腔/管壁,内耳中面神经、蜗神经以及前庭上下神经。
值得一提的是,该设备能实现快速大范围的全身弥散扫描,在不需任何对比剂的前提下,提供“类PET”图像,对肿瘤病人全身转移的筛查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此外,这台设备还提供了分子成像(3DAPT)平台,APT技术能够探寻游离蛋白质的微观世界,能评估肿瘤、脑卒中、老年病等重大疾病的蛋白质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APT能够区分脑梗死病人弥散与灌注不匹配的缺血半暗带里良性缺血,精准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