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装路灯原本是好事,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却不怎么受欢迎。大家都知道城市的晚上,灯红酒绿,高楼大厦在绚丽夺目的霓虹灯的照射下,灿若星辰。因此,城市的夜景也是值得欣赏的亮丽景色。

可是农村则不同,晚上除了自家灯火,基本上都是乌漆一片的。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也推动了路灯的普及,可是安装完毕之后,路灯不仅没得到农民的夸奖,反而被认为不实用,这是为什么呢?

亮度不够,能源不均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地区都是接线路灯,但现如今农村安装的大多都是节能的太阳能路灯,不仅环保美观,而且还能节省不少资源,虽然说不用人们供电,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单靠太阳能来提供的能源还是太少,需要靠储蓄电能来维持能源。

晴天的话还好,若遇阴雨天气,整个路灯都会处于休眠状态,进而出现该亮不亮,该灭不灭的现象。路灯的亮度太暗,这样的路灯还不如不用!

质量太差,雨天易坏

农村安装的路灯质量一般都不是特别好,有时候刮风、下雨就会把路灯弄坏了,所以就造成农村的路灯有一块没一块的,作用不大。

位置不均,数量不足

由于有政策补贴,所以农村路灯是免费安装,但是毕竟是公共设施,不能因为免费就几米装一个,所以农村的路灯大多数都是安在主干道上,也就是行人和车辆最密集的地方,旨在为村民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能丰富村民的夜生活。

但是在农村安装路灯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上是哪里人多往哪安。可是实际上人多的地方对于路灯的需求并不大,在这安装路灯基本上没什么大用处。反而是那些人少的路段才容易发生危险,更需要路灯照明。

时间严格,熄灯较早

因为路灯属于公共服务设施,因此在时间把控上显得更为严格,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日落时间来划定。通常情况下,太阳能路灯只要过了晚上10:00基本都会关闭。

虽然在我们看来,合理的安排路灯熄灭时间并没问题,但在农村地区却并不适用。特别是农忙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加班到凌晨,而此时路灯却早已经关闭。